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理论 >

《2006-2010建设创新型国家白皮书》(九)

  • 2011-08-26 14:34
2.2.8  企业创新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的直接体现就是企业实力之间的竞争。近年来,“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源泉,越来越被企业重视。企业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目前,由于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我国发展的缺陷日益显著,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向的不良影响加剧。为改善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创新仍然是迫切需要发展的。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达到以下目标。首先,优化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改变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的发展路径,改善对外资依赖程度。其次,改善创新能力,从而改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第三,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水平,与国外中小企业相比,我过中小企业在创新投入、研发开发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第四,创新企业技术,模仿技术比较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生产成本过高,产品缺乏差异化,市场竞争压力大。第五,创新企业管理,管理决策不直接决定组织的命运,但其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第六,优化企业创新机制,从企业创新机制的六个要素: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优化,主要创新市场、管理、生产和研发四个方面。第七,出台支持企业创新优惠政策,从实质上鼓励和激励企业创新。
 
2.2.9  科技园创新目标
 
    科技园是以开发高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发展新兴产业为目标,以科研、教育机构为依托,科研、教育、政府与生产相结合,推进高新技术和产业加快创新发展的综合基地,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示范区。
 
    在我国,随着企业对科技的需求日益增大,高校、研究机构研究成果转化的需要越来越多,近年来,科技园得到了高速发展。科技园的主要功能一般是:组织高科技、高新技术的引进与转移,培育和培植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产业,培育有新兴行业和企业家,制造积聚效应,引导企业产业集群。
 
    目前,我国科技园发展的创新目标主要有:首先,创新科技园发展政策,从土地使用、税收等各个方面鼓励科技园的建设。其次,创新科技园内企业构成,改变现有的许多科技园仍然以制造业为主的模式,多吸收高科技企业加入。第三,创新科技园区位选择,因地制宜,寻找适合地区的科技园发展方向。第四,创新科技园资金支持方式,鼓励创办初期支出大,投资大的高科技型科技园发展。第五,创新科技园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学校主导、企业主导等各个类型科技园共同发展。第六,创新科技园内部配套服务,从金融、物流、信息等各个方向增强科技园的竞争力和服务创新力。
 
2.2.10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创新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教育、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的强大武器。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率先进行创新。
 
    社会主义政治创新的目标是,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促进国家权力的社会化,扩大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自由度和增强自主化,扩大我国政治生活的公开化,扩大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平等化,要求政治过程的程序化、法治化。
 
    “十二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政治创新的关键时期。政治创新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倡导政治公开化,要扩大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第二,推行政治服务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人民之间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关系,走出“管制”的误区,增强服务意识,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鼓励政治参与化,人民民主体现在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生活上。政府首先应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准确定位自己的权能,减少过度干预,理清并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将可以由社会、市场解决的问题全部交给社会去做,交给市场去做,扩大社会和人民的政治权力,给社会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公民全方位参与政治过程。第四,强化政治责任化。责任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得到人民授权的同时,必须承担作为“公仆”的责任,它们必须对人民负责,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承担道义上、政治上、法律上的责任。民主政治必然是责任政治。第五,推行政治法制化。在我国的国家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法制制度不全面现象,创新政治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治国,让政治从权利转向规则,由任意裁决转向依法办事。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①
    2006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制度的支撑、体制机制的支撑,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创新的文化支撑解释为文化基础和文化氛围对创新的影响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活跃,文化本身的创新力和其对文化理念的提升促进作用。
 
    “十二五”期间,创新文化的目标首先包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越来越丰富,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创作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十二五”期间,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目标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关键是激发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创新是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而人们创新的活力被激起,才更是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第三,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应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特别要加强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第四,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十二五”时期,到2015年,文化产业产值计划达到18000亿元。
 
  
2.2.11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得益于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发展与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基本包括经济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城市建设创新、公共事业创新、社会保障创新等方面。“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目标有以下几条:在体制创新方面,第一,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第二,所有制结构体制加快丰富化;第三,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在机制创新方面,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的应变能力,其次应着重关注地方、企业等主体的内部发展动力,再次还应重视调动个人积极性方面的机制创新。
 
 
    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任务远未完成,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并且目前的发展趋势还不巩固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十二五”期间,必须在明确方向的前提下,从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制约中国发展的体制机制入手,有序推进。
 
 
 
 《2006-2010建设创新型国家白皮书》由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授权发布。